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预定
传统习俗
桃源擂茶

桃源擂茶

擂茶,是因为茶的原料是擂制成的而得名。为桃花源民间款待嘉宾贵客的重要礼仪载体。由压桌和擂茶两大部分组成。压桌以油炸糯米片、荞饼等为主,辅以辣菜、腌菜。擂茶以茶叶、芝麻等原料擂研成糊,再以沸水冲制。 做擂茶时,人们坐在小凳子上,面前放着一个比一般蒸钵还大的石制擂钵,双手操着一杆三、四尺长的擂锤,一圈一圈地擂着放在擂钵中的擂茶原料。 擂茶的品种很多,各地嗜好不同,其配方亦各异。主要原料是生姜、生米、生茶叶的叫“三生汤”,添上茱萸、绿豆的叫 “五味汤”;以大米(米炒熟)为主的,叫“见米擂茶”;还有认定7种配料为中药的,叫“七宝擂茶”等等。做擂茶时,先把原料放在擂钵中,用木棒擂制成浆,称之为“擂茶脚子”,这木棒多为山茶木,因为山茶木做的擂锤,在用它擂捣时,可以在擂茶中留下一股淡淡持久的香味,也可使“擂茶脚子”日久不腐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擂茶名目越来越多,归结起来有两大类,即清水擂茶和糊糊擂茶。清水擂茶的主要原料有茶叶、生姜、芝麻、黄豆、绿豆、食盐等,有的地方放少量大米。糊糊擂茶只在“脚子”中增加大米粉子,放入锅内加水煮成糊状即成,因此俗称 “喝糊”。 在桃花源一带,喝擂茶的习惯由来已久。俗话说:“莫道醉人唯美酒,擂茶一碗更深情。”喝惯了擂茶的人,特别是上了年纪的,一天不喝擂茶,就感觉全身不适,确乎视擂茶如命。故而桃花源一带有句口头禅:餐把两餐饭不吃做得到,擂茶不喝病就来。因此本地有不可一日无擂茶的说法。有道是“擂茶三碗脱衣裳,笑谈古今话衷肠,满桌都是农家味,结朋交友情谊长”。 相传东汉马援带兵打仗路过乌头村(就是今天的桃花源),未曾料到部队将士染上瘟疫,一夜之间病倒数百,马援本人亦未幸免。多亏一位桃花姑娘动了恻隐之心,主动献出祖传秘方“三生汤”。病倒的将士喝了,蒙头蒙脑睡了一觉,第二天,一个个奇迹般地全都好了,因此“三生汤”(即桃花源擂茶)能治百病便相传至今。代代相传,医用转变为食用,其剂型、营养结构不断刷新。当代桃花源压桌擂茶,以其千古魅力被国外茶道专家公推为茶道中的又一巅峰艺术。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