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预定

常德花鼓戏

“常德花鼓戏”,是以常德鼎城区为中心,流行于常德市所辖各县城乡的地方小戏,历有灯戏、花鼓戏、楚剧等称谓。清乾隆、嘉庆年间由当地民间歌舞、傩戏并融合外来腔调综合发展而成。主要唱腔曲调“正宫调”借鉴沅水号子和山歌的某些特色唱法,用假嗓翻高八度唱句尾,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。这种音域和音色突然强烈反差的声腔形态,人称“金线吊葫芦”,乡民用土语形容为“喀喀”(不平和之意)。史载,清道光初年以花鼓戏称呼的常德花鼓戏已有相当规模的专业戏班。

2008年,“常德花鼓戏”被列入第二批"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